不可理喻的建筑
A建筑有一個細節(jié)膜結(jié)構(gòu)公司很不理解,既然是定義為步行街式的商業(yè)街,為什么不借鑒廈門那么多成功的騎樓做法,給老百姓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遮雨遮太陽的購物環(huán)境。即使你可能很多的原因做不了騎樓,那你至少要做一個連續(xù)的大雨篷吧,也沒有!!一層店面的入口雨篷是獨立而且間斷的,下雨了,人們逛街從這個店出來,從那個店進去,中間撐傘也不是,不撐傘也不是;大夏天,一會兒在有空調(diào)的店里,一會兒出來暴曬,人不生病才怪呢!
不連續(xù)的玻璃雨棚:不能遮雨,不能遮陽。
W大超市,可能設計的時候有讓消費者盡量多看商品的意圖,所以它的路線基本上單線式地繞了W一圈,不管你想買什么,你都得轉(zhuǎn)一圈才能出來,加上排長隊買單,逛個超市也得一,兩個小時以上,如果不是周末大采購,或者它的東西特別便宜,膜結(jié)構(gòu)公司寧愿去離家近點的Y超市,它的東西便宜,路線簡潔,而且有很自由的選擇性,買個小東西也可以很快出來,來得及趕回家做飯。W的手推車也沒辦法像D那樣一直推到地下室的車子邊,只能兩人合作,一人去開車,一人把東西推到地面上,再在車行路上打開后蓋箱裝貨,那樣不是會嚴重影響交通嗎?
交通便利上也有不可理喻之處。那么大的用地,那么自由的場地條件,為什么不人車分流,讓機動車從兩邊出入口處盡快下地下室和地面停車場,人流由斑馬線引入中間的大廣場,而是讓車通過地上停車場中間的坡道下地下室,一個人車相混,不安全,一個也很難找,不好管理。人行的出入口不夠大,標志不夠明了,很多行道樹的遮擋造成在路上看不出來哪里是人行出入口,大家都抄近路從綠化道上過了。
被抄近道破壞的綠化帶
人車相混的車行道
要是這樣的總平面該多好
而且那個又窄又陡又急的兩層地下室螺旋式下坡道簡直就是練車技的好地方,本來逛街,逛超市的路線已經(jīng)很長很累人了,卻還要在停車上小心翼翼地浪費時間。
膜結(jié)構(gòu)停車棚那么高超的駕駛技術都要很小心地怕刮擦,怕不小心追了別人的尾,更何況像M這樣的菜鳥,從來就不敢自己開到地下室去。
賊難下的螺旋地下坡道
兒童游樂場的空間氛圍不夠明亮,愉悅,那么大的空間,為了省裝修費用,用了原始的黑藍色天花板,還把頂上亂七八糟的管道線路都涂刷成黑藍色,暴露在外面,抬頭一看,黑壓壓的,很亂很壓抑。